Pages

Saturday, February 11, 2012

马德里之行(周滨游记之十四)



马德里之行

20041223日至1230

周滨

西班牙的版图怎么看都像个牛头,不知道这与她的民族喜欢斗牛是否有关系,我们这次去的首都马德里就在牛头的中心-鼻子上。

出发这天不很顺利,圣诞节前夕机场人多是预料之中的,但是到达机场时只是中午时分,却乌云遮日,大雨滂沱,天黑得象锅底一样。这里下大雨,北部地区下的是大雪, 很多机场不得不关闭,飞机的班次都打乱了。我们应该先乘小飞机到新泽西州Newark机场,结果大概把三个班次的人都装在一个飞机上了。上了飞机以后又被告知Newark机场关闭了,停在跑道上等了两个小时。 终于雨过天晴上了天,到Newark以后赶上了飞马德里的飞机,但事情还没完,登上去马德里的飞机以后,又来了三名乘客,拿着和我们一样的座位号,一位乘客开玩笑说是不是让我们一人坐在另一个人的身上。 原来是在华盛顿那一阵儿乱就把我们除名了,认为我们赶不到Newark来。看那些人在计算机上敲敲打打一本正经的,却也会出这样的差错,总算我们行李和人一块到了马德里。

我们这次除了在马德里附近不准备去别的城市,所以没有租车。到了机场以后不用出机场,就可以乘地铁进城。马德里这个三百多万人口的城市,地下铁道按颜色排线有十三条之多,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公司经营的轻轨铁路,一个是高速长途,一个短途,也从市内地下铁道运行。车厢有双层和单层的,很干净。车上和站台上都有自动报站系统,每3-5分钟一趟车,比华盛顿的还要先进。像我们这样的外国人,不会西班牙语,下了飞机,自己拉着行李,就按着地图,上地铁,换轻轨铁路,出来居然就找到了预定的旅馆。这个城市公共交通之发达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
 在曾经被恐怖分子炸过的火车站里

我们住的旅馆就在城南的火车站附近,这个火车站是长途、短途、高速、地铁的汇合处,象座地下商城。大厅中央建筑了一个热带植物园,不时地喷着水汽,人工造的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植物树下是池塘,里边又养王八又养鱼,吸引许多老人和孩子在周围休息,更有等车的旅客在这打发时间。我们到时正是圣诞节前,车站有演戏的、杂耍的、给小孩发糖的、过客来去匆匆,分外繁忙。谁能想到,去年三月, 就是这个车站被恐怖分子炸了。是在车站外约五百米处,各路火车进站口。据说原来会同时炸三路列车,但另两路晚点了,免于一死。报上登的市民集会抗议就是在这个大厅里举行的。现在已经看不到爆炸的痕迹,只见持枪牵狗的军人转来转去。

我们夏天去了阿根廷的布伊诺斯艾利斯,再到马德里,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街道布局,楼房结构都很象。 街道两旁的楼房一层都是商店,二层以上是住家。但布市的楼房要高一些,十层左右,马市的一般五、六层。布市的街道要宽,汽车多,马市的街窄,相对小汽车少,难怪公共交通如此方便。马德里作为首都仅有不到五百年的历史,开始只是国王狩猎的行宫。随着西班牙在海外的扩张,财富聚敛,马德里也兴旺起来。从它的地形看,国王的宫殿是建在市中心的山顶上,周围是教堂、剧院、办公楼,再往外是住宅,一圈圈辐射形展开象蜘蛛网一样的街道,街道多数窄得只供一辆车单行,旁边是一人宽的人行道。临街的住宅看得出都是新修的,双层钢玻璃, 但外表还保持老建筑的风格,它的特点是大窗户外都有一个装饰性的阳台,既不能上人,又不能摆东西,为了看着好看。

马德里的一条街

西班牙的地理位置很特殊,象个牛头,一只角插进大西洋,一只角插进地中海,舌头一伸就舔到非洲。马德里以北到东岸的巴塞罗那是山区,马德里地处海拔600米的山上。由于北面与欧洲大陆接壤的地区有高山的天然屏障,所以西班牙半岛从公元八世纪到十五世纪被北非的穆斯林摩尔族统治着,人种和文化与欧洲人不同,皮肤、头发、眼睛都偏黑,个头也矮。西班牙和葡萄牙一样有自己的黄金时代,远洋航海的技术给他们带来了大面积的殖民地,但这两个国家都没有用掠夺的财富富国强民、改革国内封建割据的制度、发展工业技术强盛起来。所以他们国内一直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直到独裁者弗朗哥死后,君主立宪制,有了民主,才开始改善人民生活。现在的公路、铁路、公共交通都是1975年以后才搞起来的,就这二十年,平均每百人一辆车到每十人一辆车。全国四千一百万人口,但每年接纳的旅游人数达五千七百万,多数来自欧洲。

马德里的又一条街

来之前我们就知道西班牙人有雷打不动的午休习惯,无论是办公室、银行,还是商店、餐馆,到中午都会关门休息。曾经让美国战地记者吃惊的是,西班牙内战期间,两军作战,到中午也是各自退回阵地去午休。我们到马德里旅馆稍事休息以后,马上出去找晚饭,知道他们圣诞节前会关门。 果然,大部分店铺都关门了,只有小杂货铺还开着。这种小杂货铺每隔百米就是一家,一间房子大小,里面什么都卖,都是中国人经营的, 这些人来自浙江省青田县。中国人在海外的生存能力真强,我们眼见他们在乌克兰卖衣服,在巴黎开餐馆,在马德里开杂货店,都是二、三十岁的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会说几句西班牙语,就在当地扎根了。

第二天是圣诞节,我们去市中心最热闹的地方逛地摊,虽然没有中国人摆摊,但卖的都是中国制造的东西。欧洲统一货币以后,收集从前的各国货币也成了一桩生意。

达帕斯(Tapas)

据说西班牙是世界上小酒吧最多的,的确如此,每隔三、五步就是一家。 开始我们只是隔窗观望不敢冒进,一是不知道怎么吃,所有这种店都没有几张桌子,就一条柜台,服务员站在里面,柜台上摆着各种盆菜和酒,顾客就站在柜台边,又吃又喝。二是店里的人抽烟,地上都扔的烟头废纸,显得不干净。这种吃法西班牙语叫达帕斯(Tapas),不是正餐。我们看他们除了晚上八点半以后是坐下来吃的正餐以外, 其余时间都在达帕斯Tapas。我们找了家象样的店也去达帕斯一番,啤酒和葡萄酒都很便宜,一欧元一杯不等,还给你几片面包,各种各样的下酒菜另要,有咸肉、香肠、鱿鱼、墨鱼、虾、还有炸猪油渣。我们一边吃着自己盘子里的,一边盯着别人盘子里的,别人要的我们没吃过的,我们也要来尝尝。旁边的人看出我们的意图,每点一菜都让我们看,并告诉我们菜名,这样我们又吃到了红烧猪杂碎。这样一顿酒足饭饱最多花十几个欧元。 最好吃的是生火腿,肉切得象纸一样薄,夹面包吃。很多店里满房顶都挂着火腿,连我们旅馆早餐桌上都架着火腿。还喜欢吃他们的油橄榄,不管是黑的还是綠的,都很鲜,不象美国的又酸又咸。我们也去正经的餐馆吃饭,他们有一种叫Paella的饭很好吃,是米饭和各种海鲜、或肉、或菜混在一起,美中不足的是米饭都是夹生的。不知为什么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国家人都喜欢吃夹生饭,他们的做饭少了焖的程序,从生米下锅到吃,都是开着盖烧的,味道很好,但是生米都塞在牙缝里。比较起来达帕斯吃得更高兴。

由于是毕加索的老家,西班牙的博物馆是世界一流的,其中两个最好的距我们住的旅馆只有十分钟步行,而且星期日是免费的。在普拉度(Prado)博物馆两旁的路边是书摊,延绵二、三里长,各种各样的书让人流连忘返。有不少毛泽东的书,大概是西班牙共产党印的。还有许多独裁者弗朗哥的书和像。给丫丫买了一本儿童版的“堂吉克德”,希望有朝一日她能读西班牙小说。普拉度博物馆汇总了西班牙历代王朝收集的名画,三层大楼只展出收藏的8000幅画的五分之一。 我们花3个欧元租个录音机导遊,重点介绍70张名画,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西班牙近代名画家戈雅(1746-1828)的名字很像国雅(Goya),美国人一念就念成(Guoya),以为是这个画家的名字。他有140多幅画在这展出,最有趣的一幅是“裸体的玛哈”,画了一个女的裸体躺在沙发上,后来这幅画遭到人们的指责,他又画了一幅一模一样的人躺在沙发上,但身上穿着衣服,这两幅画并列地挂在一起,供后人欣赏。

戈雅的名画:裸体的玛哈和穿衣的玛哈

要看毕加索的画就一定得去索菲娅博物馆,离我们最近,所以是我们最后一天的节目。这原是个医院的大楼,去年7月才改建成博物馆,由西班牙皇后的名字命名,展出的主要是现代派作品。最著名的是毕加索的名画(Guernica)。这是1937年西班牙民主选举的政府出钱让毕加索出画,去参加巴黎画展。同年民主政府被右派军阀弗朗哥推翻,426日,德国空军应弗朗哥的要求,对Guernica这个西班牙小城狂轰滥炸,以镇压国内反法西斯的民主力量。有感于这一事件,毕加索只用两个月的时间画出了这幅大约10米长,3米宽的油画,用抽象的人体、妇女、儿童、军人、牛、马组合在一起,表现无辜的民众在飞机炸弹,更广义地说是在法西斯统治下绝望悲惨的状况。早就听说过这幅画,但是站在画前,每个心灵都能感到沉重的震撼。画中没有飞机炸弹,但是战争的残酷和反战心理反映在每一笔一划上。同一间厅里,还展示了毕加索在这张画前的8张草稿。这张画奠定了毕加索世界顶峰地位。画完以后曾长期在纽约展览,遵照毕加索的意愿,直到西班牙实现民主制以后,1981年才回到马德里。 梦华说,有能力的中国画家应该把文化大革命也用这种方式表达出来就好了。除此以外,索菲亚还有许多同时代的西班牙现代派的作品。有些丫丫说“I can do that”,有些横竖我们是看不出什么名堂来。结果走到一个房间,看到墙上一扇窗户,上面的毛玻璃能把紫外线挡住,自然光仍然射进来,以为也是件现代派作品,站在那欣赏了半天,后来转到另一房间里仍然陈列着这件“艺术品”才知道搞错了。

毕加索的名画Guernica


在普拉度博物馆的后面,有一个闹中取静的公园。我们去转了一圈,因为天冷,没多少人,如果夏天湖中划船是一个很美的地方。就是这个公园,我们回来以后见到一位国内来的局级领导, 她说她们的整个代表团在那被抢了,中国人身上带现金,这是中国人在外容易被抢的原因。


Retiro公园

在马德里的一个星期里,每天都有太阳,虽然很冷,但一出太阳就觉得暖和,只有一天是阴天,这天我们乘火车到北面的一个小古城塞哥维亚(Segovia)去。火车出了城就一直往山上开。同车厢是一群和丫丫差不多大的小学生,背着大背包大概去野营。又唱又笑,车厢里热闹得不得了。快到目的地时孩子们忽然欢呼起来,原来外面飘起了雪花,孩子们都穿着长靴子,准备去踩雪。塞哥维亚离马德里两个多小时,古城建于十二世纪,有一个宫殿,一个大教堂和一段过去用于输水的桥,1862年遭火灾以后又重建的。宫殿建在城西角的山顶上,城墙下是悬崖,两条河在此交汇,宫殿的顶尖尖的,和童话中的宫殿一样。它的地理位置又象一只大船的船头。里面展览着古代的兵器,这里是小城的制高点,俯瞰四周,典型的西班牙建筑色彩,金黄色的瓦顶,粉黄色的墙,在一片白茫茫的雪中非常漂亮。只有五万人口的城市却有一座其大无比的教堂,建它用了三百年的时间。我们在教堂对面的餐馆里吃了一顿正经饭,有汤、有肉、有甜点和酒,外面雪雨纷纷,我们吃得热气腾腾,这是我们在西班牙吃得最好的一顿饭。 塞哥维亚和我们在葡萄牙去的阿贝斗(Obidos)很象,特别是输水桥都保存下来,城墙都重新修建起来供人参观。



小古城塞哥维亚(Segovia

西班牙有称雄世界的时期,也有被人欺负的时期,至今国家南端伸入直布罗陀海峡的一角仍是英国领地。北部边境的人从来不认同自己是西班牙人。南部的许多人仍旧保持着穆斯林的生活方式,就是这种多元化的形象,构成了西班牙这个国家的特色,希望丫丫学好西班牙文以后有机会再来。

塞哥维亚的旧水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