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January 31, 2012

阿拉斯加之游(周滨游记之二十六)


阿拉斯加之游
2010年8月3日至11日
周滨

阿拉斯加之行是我们十几年来第一次在美国境内的度假旅行,半年以前就准备就绪,旅馆和汽车都预定好了。今年华盛顿地区炎热的夏天把我们蒸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就盼着逃到阿拉斯加避暑。八月三日动身的当天还是九十多度的高温天气,我们整理行装时看着那些装箱的厚衣服都觉得热。

达美(Delta)航空公司的总站在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我们的航班是绕了一个弯,从华盛顿先飞亚特兰大,再直飞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市(Anchorage),天上时间整整九个小时,比去欧洲的时间还要长,虽说是美国境内的旅行,和出国差不多。到安克雷奇市已经晚七点多钟了,但四个小时的时差,加上北极地区的白夜,太阳还高挂着。有备而来的人们下飞机就穿上厚外衣了, 外面气温六十多度,长衣裤外面还要加一件外衣才行。

租了车以后就住在机场旁边, 晚饭吃的是当地特产三文鱼,一块鱼要二十六美元,我觉得是坑游客的,丫丫和梦华都说特别好吃,因为是新鲜打上来的野生鱼,未曾冷冻过。三文鱼和大马哈鱼一样,每年都要回到出生的内陆河来产卵,安克雷奇市位于海湾,周围无数河流都是三文鱼回游产卵的地方,第二天一早冒着蒙蒙细雨,我们就开车到市区北角专门钓鱼的地方看三文鱼。河水很浅,可以清楚地看见一条条二尺多长的鱼逆流而上,河的上游筑起坝,鱼不可能跳龙门过去,就在河里呆游,我如果是只熊,站在河里轻而易举一巴掌就能把鱼打上岸。我们去得太早,只见四个钓鱼的人,穿着连靴裤,站在河中钓鱼。人多时河里的人能排成队。

从北边回来我们开车往西走,走到没有路为止,是海湾的喇叭口,一个很大的停车场,一个人都没有。水边的沙滩都是黑的,是冰川水冲下来的沙子。往回走的路旁,看见一头母驼鹿(Moose)和两头小驼鹿与我们平行,驼鹿又称麋鹿,或四不像,比马要高且壮,公鹿的角分叉根部连成片,母鹿没有角,我们车跟着走了一段直到它们钻进树丛看不见为止。驼鹿看上去很温柔,其实很凶狠,尤其是母鹿孵育幼鹿期间,母鹿的后蹄能踢死熊,我们离它们那么近真是不知深浅。但体现这个城市的特点,安克雷奇市是阿拉斯加最大的城市, 二十七万人口,百分之四十的阿拉斯加人都集中在这个城市,据说还有2000只驼鹿,200只黑熊,60只棕熊与人无争地生活在城市周围,所以公路旁,后院里看见动物是常有的事。 很多人愿意生活在这里就是因为喜欢这种环境,称之为“最后一个未被开发的边疆”(Last Frontier)。
路边的驼鹿(丫丫摄)
城市很小,转了几个小时好像对它已经了如指掌, 我们找到Costco买足了水,菜,面包和肉,就直奔当天的目的地迪纳利(Denali)国家公园。迪纳利国家公园的原名叫麦金利(McKinley),是1896年来阿拉斯加淘金者起的。 淘金者当时在山峰的南面争论美国应该用黄金还是白银作为货币标准,有个叫迪克的人倾向黄金。他回来以后写文章记述了阿拉斯加的探险情节,并建议以当时共和党竞选人,同时也是同意黄金标准的人麦金利的名字命名这座北美最高的山。后来麦金利当选美国第二十五届总统, 山名也就跟着他了。 迪纳利这个名字则是当地印第安人一惯叫法,意思是“巨大的。
(A) Anchorage(安克雷奇),(B)Cantwell,(C)Paxson,(D)Glennallan,(E)Palmer,  (F)Seward (瑟华德),(G)Homer (侯莫)
一位探险的人名叫舍尔顿(Charles Sheldon), 他1906年和1907年两次来到迪纳利打猎登山。他是一个自然主义者,认为能够看到和研究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是当地最宝贵的财富。他回去以后通过各种渠道,游说政客,整整花了十年的时间,终于在1917年,国会通过了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法律, 但当时用的是麦金利的名字。1972年以前由于交通不便,年平均来参观的游客只有一万五千人。1972年修通高速公路以后,来参观的游客猛增十倍。 1980年国会又通过提案,扩大公园面积到6800平方公里,比马塞诸塞州的面积还大,是仅次于黄石公园的第二大自然保护区。另外承认迪纳利为公园的名字。


从安克雷奇到迪纳利的距离是380多公里,有火车和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两边长满了花,以紫红色为主,开始我们以为是人工种植的, 但不可能如此大面积地种植,其实就是野花。阿拉斯加的夏季气候温暖湿润,加上每天长达十九个小时的日照,植物长得格外茁壮。州里每年都举办农产品比赛,洋白菜能长一米多高。这段公路在阿拉斯加是最繁忙的,但沿途很少见居民,偶尔见到一所房子,房子旁边一定停一架飞机,就像我们房子旁边停辆车一样,小飞机是当地居民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一年到头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大雪封山。 安克雷奇市有两个机场,一个是我们落地的大飞机场,另一个就是专停小飞机的。阿拉斯加飞机的人均拥有量是全美第一。

遥望迪纳利山峰

沿途有个休息站是看迪纳利山峰的最佳点,如果天气好,6195米高的山峰和周围的白雪皑皑的群山能尽收眼底。我们到时是细雨蒙蒙,山峰若隐若现,像国画山水的大写意,别有风味。迪纳利是北美最高峰,高度远远比不上珠穆朗玛峰,但是珠峰是长在5000-6000米高的西藏高原上,迪纳利几乎是从海拔零度拔地而起。按照地球板块学的理论,北美洲与亚洲大陆板块的交接点是白令海峡,从这里亚洲大陆板块插入北美大陆板块造成了迪纳利山脉,这条山脉连接夏威夷群岛都是地震带,山峰还在继续长高。

长途开车需要听音乐,在南非时听的是贝多芬钢琴协奏曲,这次我们带了圣桑,肖斯坦科维奇,和格氏文(Gershwin),发现只有格氏文的音乐最提劲,他那时而略带忧伤的蓝调,时而引吭高歌的豪放,使人想起早年西部开发者见到这广阔山川的激动和远离家乡的思愁,美国的音乐配美国的山川,原汁原味沁人心扉。

当晚下榻在离公园入口十五公里的家庭旅馆,小木屋里有四个床位,丫丫很满意她的阁楼。安顿下来我们先去公园买汽车票。为了减少游客对公园自然环境的干扰,公园大部分路是石渣铺的,只有开始的24公里路是柏油路,可以开私人车,往纵深去的120公里石渣路只能乘公园专门司机开的汽车。汽车定时限量,可以控制每天进入公园的人数。成人票42.25美元一张。当天夜里听见窗外雨声淅沥,担心影响第二天的参观,早上起来阳光灿烂,预示着我们的好运气。
住的旅馆和房后的溪流

我们买的票是十一个小时行程,从早晨7:15到下午500,还有13小时的和5小时的。 车上大约有20名乘客,司机是个中年妇女,名叫南希。上车伊始南希就从公园的历史讲起滔滔不绝。 她说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宗旨是研究这里的生态环境,从1917年以来,除了修建一条路以外,没有其他维护和发展,公园只有8种树,没有引进其他的树,发生山火,雷电也是让它自生自灭。区内有几户居民,是买地时圈进来的,其他的住户都是工作人员和科学家。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和百年前,万年前是一样的, 真正未被开发的处女地。

她让我们见到动物不要喊叫,安静地拍照,使动物不会感到这些庞然大物(汽车)对它们有什么威胁。很快就看到两边山坡上的驼鹿,就是我们在安克雷奇市看到的,比较大。还一种比较小,公鹿头上的角是分开的,爱成群结队地行动,叫驯鹿(Caribou)。 接着看见了熊,熊妈妈带着两只小熊。熊在山里吃不到什么蛋白质,要准备过冬就得靠吃野果积存脂肪,现在正是野果成熟期,熊妈妈带着孩子几乎一天24小时找野果吃。看见几窝熊,南希可以从大小和颜色上分辨出小熊是几岁的。熊是五年交配一次,由妈妈带到三岁四岁,就独立生活了。 岩羊总是站在光秃秃的山顶上,比较远,用望远镜勉强能看到。 最激动的是看见了狼,一只狼若无其事地在路上跑,七,八辆车停在那看。 狼是独行侠, 又有和树丛一样的保护色,它不走出来很难看到。车上的游客人手一个照相机,功能各不相同,有大炮筒望远镜头的最占便宜,照到好的相片就给旁边的人看。我们两个相机都落伍了,很后悔出来之前没有买个好的。

狼是独行侠,熊妈妈带着两个孩子
指着路边的枯树丛,南希告诉我们,那是一种柳树,估计是沙柳,是野兔最爱吃的,冬天雪厚,野兔就把树皮都给吃光了。从大片枯死的树丛就可以知道今年是野兔的大年。野兔生存有周期,大约六,七年一次,多时遍地都是,少时几乎看不到。一位科学家在这里研究几年,发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沙柳。沙柳每隔六,七年自身会产生一种自我保护酶素(Enzyme),长出来的树叶没有营养,野兔吃了很快就会死亡。随之以野兔为食物的狼和狐狸都受影响,这是自然界休养生息的规律。听着不得不联想到人,是否也会遭到这种报应。

我们的车以每小时16公里的速度走走停停绕着山往上走,越高树就越少。主要的树是雪杉,这种树不需要沃土,根很浅, 没风的地方它直着长,有风地方就顺风倒,当地人又叫它醉树。两山之间的峡谷里长满了草,但是没有一棵树,这种地质叫苔原(Tundra,虽然夏天表土上长草,地下几十米都是冻土,有的地方冻土开始融化,表土就会塌方,远远地看是一个大黑坑, 几百年,几千年以后就是一个水塘。

车在埃尔森中心停半小时,让游客休息午餐,这里有个保护区的整体模型, 我们所走的路比起公园面积相当于手掌的一个指头。这里应该是看顶峰的地方,但天公不作美,山峰上云雾缭绕,不见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话一点不假。迪纳利山区天气千变万化,经常是西边日出东边雨,一年开放一百零五天,六十五天的时间能看到山顶,它有自成一体的小气候。当我们到达终点(Wonder Lake)时又是阳光灿烂了。这是一个高山湖,在海拔3000多米的群山中。

山湖边

从湖再往前走十公里还有一站,原来是淘金者的住地,现在是展览馆。南希说她年轻时在公园旅馆的酒吧当服务员,见过那些淘金者。他们带着食品进山一干就是几个月,出来时没有钱,粮食也吃光了,也没见过女人,身上只有金豆豆。到酒吧用金子买酒喝。 她现在戴在项链上的金坠子就是用人家给的金子打造的。淘金热是阿拉斯加发展的一段历史。俄国占领阿拉斯加上百年(1741-1860),但他们只生活在沿海一带,捕捉水獭,做皮货生意,没有去内陆勘探。动物越猎越少,运输又困难,加上战争,他们视这块地为累坠,就以七百二十万,平均两分钱一公顷地的价钱卖给美国。殊不知美国是专门出探险人才的,1899年就在阿拉斯加内陆发现了金矿,今天的几个大城市都是当年淘金者的宿营地。到1917年是淘金热的顶峰期,费尔班克一个金矿就有近百万的收入。

我们三人坐在车的最后一排,我们前面的一对夫妻是从西班牙来的,还有一对夫妻带两个儿子是从德国来的, 儿子年幼,半路上就睡着了。大多数游客是退休老夫妻,他们开着可以睡觉的那种大房车,公园里有专给房车的停车场,供水供电,可以住那玩几天。年轻人很多都是来野营的,自己背着行装, 徒步走几天不乘车。丫丫随身带着笔记本,把一路所见的动物都记载下来。她这次的游记都是画,画出每天的所见所闻, 比写字的要费心思。阿拉斯加州鼓励旅游,如果你看到当地的25种动物,就发给你一张证书,我们已经看到19种了。

十一个小时的行程一分钟不少,辛苦的是南希,开着车嘴上还一刻不停地说,除了讲解以外,她还说些颇带哲理的话。她说以前照相机用胶卷,来旅游的人受胶卷的限制,拍照有限。现在又是录像机,手机,数码照相机,几乎可以无限地拍照。她劝大家把机子从眼睛上拿开,环顾四周,享受自然。另外她说来旅游不仅要记住你看到了什么,还要想想你没有看到什么,等等。她是一个知识丰富,敬业的导游,使我们一天下来受益匪浅。

典型的阿拉斯加风景

晚上回到旅馆我们又去门外的山溪拍照,想拍一张日落的照片,等了半天太阳悬在山头,就差一点没落。我们去吃饭两个小时以后出来,太阳还悬在山头。白昼现象使人觉得一天特别长。回程走哪条路费了一番心思,走原路回去近,路好走,但是风景已经看过了。另一条路远,一段石渣路面,是没走过的,有格氏文鼓劲,拿出美国精神来,决定走新路。

这一百六十多公里的石渣路给我们带来的愉快不亚于国家公园,不同的是我们这次是自己开车,想停就停,想走则走慢慢玩, 三个小时的路程走了五个小时。地理状况和公园的差不多,地势越来越平缓,绵亘无尽的草原。 有时一群驯鹿会突然出现在路旁影响交通,有一只居然挡道,我们只能跟着它慢慢开。从后面看驯鹿跑起来很奇怪,只用前腿,后腿吊在大屁股下晃来晃去, 其实它是想踢我们的车子。有时路边趴着一只刺猬没看清,把车倒回去仔细看,两只野鸡耐心地等我们给它拍照。到高坡上,可以看见成群的鹿迁徙。 这里真是动物的天堂。 一百六十多公里的路,我们数了,迎面开来不到十辆车,多数是大房车。南希让我们想想什么没看见:人!就是没有人和人造之物。怎么没把我们三峡的移民搬这里来呢。

不肯让路的驯鹿


走完这段从西往东的石渣路,向南拐就又上高速公路了,与这条高速公路平行是阿拉斯加输油管。阿拉斯加输油管 (Trans-Alaska Pipeline System,简称TAPS)是连接美国阿拉斯加州北部产油区和南部港口,再转运到美国本土炼油厂的管道运输系统。管道南北全长接近1,300公里。美国总统尼克逊在19731116日签署了《纵贯阿拉斯加管道授权法案》 (Trans-Alaska Pipeline Authorization Act)。输油管为单管设计,直径 1.22米,在1974327日开工,1977531日落成。耗资 80亿美元。输油管要穿越三座山脉、活跃的断层、广大的冻土层和定时迁徙的驯鹿和驼鹿。原油在刚冒出地面时温度约为 80℃ (180℉),然后以超过 50℃ (120℉)的温度运送。在一些架空路段,原油的热力经垂直支架传到土地会把永冻层融化,不但会导致管道出现沉降,还可能损坏管道。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工程人员在支架上安装了热交换器,以对流散热。在支架还有一支热管,从管道底部把热输送到热交换器。由于热管中的氨比永冻层的冰点低,就算是最寒冷的冬夜热管仍可以如常运作。这个简单的散热方法被工程和维护人员视为管道最重大的技术成就。

马塔努斯卡冰川前


另一个技术成就就是管道在地面是“之”字走向的。由于管道在地面比在地下更容易移动,这种的设计为管道横向和纵向移动保留了空间(—这种情况是可以由地震,或者热涨冷缩引发的)。支架也有相同作用的特制护套,以及可以抵御地震、雪崩和车辆撞击所造成的震荡的防撞板。输油管自1977620日启用以来,已运送了超过 150亿桶的原油。原油又叫黑金,黑金带给阿拉斯加的利益超过了黄金。美国各州都收所得税,房产税,销售税,阿拉斯加州不但不收上述这些税,还给居民每年分红,最高时2008年一人2000美元,钱都来自石油。从1970年开始,当时的州长提议通过了法律,每年从原油收入里拿出百分之二十五建立永久基金,到2009年,这笔基金已高达二十九亿美元。好处只有当阿拉斯加的居民才能得到,我们原以为阿拉斯加的汽油会便宜,谁知比我们那要贵三分之一,我们是2.5美元,阿拉斯加3.8美元一加仑。我们租车一周的钱是550美元,州里又加上200美元的税。水果和蔬菜的价钱虽然没有税,还是比较贵。

脚下的马塔努斯卡冰川是这样的

到格林高速公路(Glenn Highway)以后右转向东行,途中有个冰川叫马塔努斯卡(Matanuska Glacier),是唯一车能开到跟前,人能走上去的冰川。花29美元一张门票还得签字填表,一但发生事故公园概不负责。以前只是瞭望冰川,冰川像个白衣少女静静地,以人所察觉不到的速度流淌着。当我们来到它跟前时,首先,脚下的土地都是黑色的。冰川里夹杂着大量的岩石粉末, 看两山之间是冰川还是河流,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冰川呈U字型,河流呈V字型。这就是冰川的力量,它把周围的山岩都碾成尘土,裹卷下来,冰川融化以后,黑色粉尘就沉淀下来。我们在迪纳利公园展览馆看到一瓶冰川融化成的水,三分之一都是粉尘。第二,脚下的土地在运动。到处都是裂缝,裂缝里滴着水,水流成河。有的裂缝很宽,人一旦掉下去不易爬上来。工作人员用木板搭临时的桥,桥和路随时都可能变动。我们回头看看我们的汽车,担心停车场也会塌。第三,冰川真大呀, 我们爬的是9公里宽,43公里长的冰川,人站在上面就像蚂蚁一样渺小。大部分人是有组织来登山的,装备齐全,钉鞋,钉镐,钉拐杖,还有绳子。我们只能互相搀扶,难怪进门时要签字,这里是很容易摔伤的。丫丫是一个人走在前面,把我们甩得远远的,但是必须在我们的视线之内,否则我们会着急。

马塔努斯卡(Matanuska Glacier)冰川

我们住的家庭旅馆客房门前


当晚回到安克雷奇附近,住在一家庭旅馆,很大的一片地,所有十个客房都是单独一座小房子,里面厨房厕所一应俱全,房前屋后种满了各色鲜花。我们去超市买来汤,菜半成品,加热以后美餐一顿。 第二天早饭由女主人做给大家吃,共进早餐的有一对夫妻,专程来参加儿子婚礼的,儿子是海军,驻扎阿拉斯加。还有一位中年妇女,是来参加狗比赛的,看样子不是第一次住在这里了。

第五天的行程是一路南下到肯纳伊半岛(Kenai Peninsula)的瑟华德市。1867年美国国务卿威廉•瑟华德(William Seward)以大量金钱买下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当时很多美国人觉得这并不值钱,并揶揄这是“瑟华德的蠢事”(Seward's Folly)或“瑟华德的冰箱”(Seward's Icebox)。可是他讲了一句话,他说:“现在我把它买下来,也许多少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因为买到这块地,而得到好处”。瑟华德这个港口城市就以他命名。比起北面人迹罕见的公路,这条公园路要繁忙得多,沿途有山,有水,有冰川, 可以爬山,可以钓鱼,是个微缩的阿拉斯加, 又加上交通方便。

这些浆果是可以吃的(丫丫摄)


第一站停在坡特艾吉(Portage Glacier)冰川前,水边有几块浮冰,冰川要乘船才能看到。第二站停在路边的休息站,专门给来爬山的人停车的。这个半岛有几百里山路是给爬山人修的,可以野营露宿,梦华和丫丫走了一段,在密林深处地上长着各种各样的蘑菇,有红色的,黄色的,从来没见过的,肯定是毒蘑菇。还有很多野浆果。丫丫买了一本介绍阿拉斯加野果的书,她按图索果,摘了几种可以吃的果子尝。第三站是为了看三文鱼。在安克雷奇是在河边看的,河面很宽,这里不是河,只是个水沟,人两步就可以跨过去的水沟,三文鱼居然游到这里来产卵,想想这是什么基因遗传的,从大洋,海湾到河沟,百折不挠,逆流而上,非要把卵产在河沟的泥沙里。产完卵以后,三文鱼的头就慢慢变绿,身体变红,然后就死掉。随着大量捕杀和人工养殖,野生三文鱼的数量越来越少。

各种各样的毒蘑菇(丫丫摄)


来到瑟华德港口,买好第二天的船票,住在一个叫烤三文鱼(Salmon Bake)的旅馆, 离旅馆十公里又是一个冰川。这是国家公园的一部分由政府管理,用于科学研究的基地,有修整很好的路一直可以沿着冰川旁边的山走上去几公里,还不收费。冰川有80公里长,48公里宽。 我们只走了两公里路,没有多少游客,冰上有顶帐篷,工作人员在做测量。从路的入口处起, 路边就有表示着一个个年代的牌子,从1815年开始,那时冰川到达的地方,然后逐渐退缩,到2008年大概退缩了两公里。这是地球变暖的佐证。

出口冰山(Exit Glacier)


烤三文鱼旅馆兼营餐馆,他给自己做的广告是“低贱的啤酒,糟糕的饭菜”,但显然他是这个城市最好的餐馆,很多人慕名而来,停车场停满了车, 店里挤满了人。我们住在这里当然不能错过,挤进去美餐一顿。

游船是从上午10点到下午5点,两层楼的船,每家有自己的一张桌子,船上的桌子都满了大约有一百个人,一张船票是136美元,再加20美元午餐,三人花467美元。船长是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子,四个水手都像是假期来打工的大学生,还有一个退休老师是专职公园管理员(Park Ranger), 他负责讲解。 一上船就发给每个小孩一本书,要求他们回来以前能回答书上的问题。指着岸边一大片停车场,他说,1964327以前那里都是居民房,那天傍晚5点半,这一带发生了9.2级地震,地震只持续了4-7分钟,造成房屋倒塌山坡下滑,但是地震后高达67米的海啸,把1000米宽的海岸线都卷入海底,油罐爆裂发生火灾,旁边的一个城镇给洗劫一空。 那次海啸还波及到加拿大和加州。从地质资料来看,600年前也发生过这样大的地震和海啸。阿拉斯加平均每十三年一次8级以上的地震。

海獭躺在水面上(丫丫摄)


当天的天气不能再好了,阳光明媚。船上配备每人一幅望远镜,一出海,就碰上了一只海獭,仰面朝天地躺在水面晒太阳,还不时地打挺翻身,全然不顾停在他旁边的船和那么多拿着照相机的人。船上有一张水獭的皮让大家摸,光滑柔软,难怪水獭皮大衣那么珍贵。不一会儿又看见了一群鲸鱼,黑白相间,有大有小,在水面上起伏戏耍,但是不管我们怎样努力,也很难照张满意的照片。最大的是驼背鲸,我们的船在它旁边也显得藐小,它头顶喷着水柱,甚至呼吸声都能听见,就是照不出来。船员们都说我们今天幸运,能看到那么多种鱼,主要是天气好,鱼也喜欢天气好时出来晒太阳。穿过一群小岛时,礁石上趴满了海狮,礁石缝里栖息着海鸟。到现在丫丫笔记本上记录的动物已超过25种。

鲸鱼(丫丫摄)


午饭有三文鱼和烤牛排,烤牛排出乎意料地好吃, 原来说到阿拉斯加来只吃鱼,但是吃了牛肉以后,大家都回头再添牛肉,没有人理睬三文鱼了。主食吃完后还有甜点。 我们吃得撑到省略了晚饭。

海狮晒太阳(丫丫摄)


当水面上漂着很多浮冰时,就知道又要见到冰川了, 这个冰川和以前看到的有所不同,这种叫潮水冰川(Tidewater Glaciers),冰川直接流到水里。说“流”可能不太准确,说崩裂更合适, 当巨大的冰块倒塌到水里时,会发出山崩地裂的轰鸣, 几公里外都能听到。我们没有看见倒塌,但是看见一百多米高的冰墙底部有个大洞,溶化的冰水像喷泉一样喷将出来,发出隆隆的响声。有专门来这里划船的,一人一条船,在浮冰中穿行。船上的水手忙着用渔网捞水面的浮冰,捞到一大块放在案板上,绞碎了给乘客做刨冰吃。 从船上发给的书上知道了为什么这个公园叫(Kenai Fjords National Park), 从地图上看,这一带的水面和一般的海湾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叫海湾而叫峡湾(Fjord),因为这些水面是冰川造成的, 冰川退缩,海水上升。回去的路上,公园管理员检查了所有小孩回答的问题,然后给他们受奖,一枚别针,我们跟着都学到了不少知识。

乘船来到冰川前


第七天离开瑟华德,开200多公里到侯莫(Homer, 这是一个有4000多人的城市,原来是个渔村。沿途风景如画,路在山谷底,旁边是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河里的水自然是冰川融化出来的,这种水的颜色很特别,比海水的蓝色要深,比湖水的绿色要浅,我们试图叫出它的色彩,问当地人, 得知叫“冰川蓝”(Glacier Blue), 没有比这个名字再准确的了。当年俄国人占领这块地捕猎海獭,很多地名都是俄文,还有俄国东正教的小教堂。河水浅的地方,人们站在水里钓鱼,八月正是季节。


后一个落脚点叫“地的尽头”(Lands End, 是旅馆的名字又是地形的描述,七公里长的狭长地形伸进海里,尽头是旅馆和船的码头,中间一条路,路的两旁都是餐馆和礼品店。陪丫丫给朋友买礼物,我们沿着路一家家逛店,最后给她自己也买了一顶毛线帽,在海滩上走,戴着毛线帽正适合这里盛夏气候。候莫是阿拉斯加大比目鱼(Halibut)的出产地,每年六到九月是大比目鱼旺季,来这里的人很多是来捕鱼的。 清晨,只见一艘艘渔船从码头出发,傍晚,捕鱼归来的人在码头排队等人给他们清鱼。大比目鱼很大,平均二十到三十磅一条,一百多磅的也常见,但每个人最多只许捕两条大比目鱼。这里每年举行钓大比目鱼比赛,参加者交100美元参赛费,前五名发奖,第一名能赢上万元, 大的有四百磅重。我们看他们杀鱼很简单也很浪费,就把两边的肉削下来,头尾和骨头都扔了,三文鱼一肚子的大粒鱼籽都摔到沙地里,要是中国人一定不会那么浪费。晚餐吃的就是大比目鱼。


我们白天到时海水是涨潮,沙滩上没有东西。丫丫问了落潮的时间,晚上九点又去海滩,九点还有太阳,海滩就在旅馆门前,她找到了海星,海螺,和海胆,兴奋得不得了。


紫红色的海星、海螺、海胆(丫丫摄)


最后一天离开候莫,回到安克雷奇,晚上的飞机,只有五个小时的路程, 时间充裕我们走得很从容。路上从广播里听到,退休的参议员思帝文森死了。他是共和党代表阿拉斯加连任四届的参议员, 78岁了,是和他的朋友乘直升飞机去钓鱼,飞机失事死的。不愧是阿拉斯加的人,死都是阿拉斯加的死法。 这次旅游的收获是,丫丫说她阿拉斯加还要再来, 我们说当然,但不是我们陪你来,是经过我们批准,你的朋友和你来玩了。这次旅游她和以前不一样了,由被动变主动,很多地方都是她看书以后要求去的,到底是长大了,这不就是我们期望的吗。

人和冰川相比

Monday, January 30, 2012

黄石公园之游(周滨游记之二十七)



黄石公园之游
201172682
周滨
我们黄石公园的旅游行程是提前一年就做好了,机票,租车,特别是公园内的旅馆,至少提前一年才有可能定到。 按照我们以往的惯例,以一个星期时间为限, 真正在公园里住了三天,其余都是在路上。
我们是以犹他州(Utah)的盐湖城(Salt Lake City)为起点和终点,从犹他州往北,穿过爱达荷州(Idaho),蒙大拿州(Montana),黄石公园是在怀俄明州(Wyoming),共经过四个州,全程大约八百英里。
A.  盐湖城(Salt Lake City) F. 奥格登(Ogden)
C. 西黄石镇(West Yellowstone) D. 杰克森候(Jackson Hole)
E. 苏打泉镇(Soda Spring)

盐湖城是犹他州的首府,是摩门教的发源地,进哪家庙要敬哪家和尚,所以先要朝拜一下摩门教的圣地。摩门教被基督教多数教派认为变种或边缘的教派。正式名称为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美国人史密斯1827宣称曾亲自见到金片圣经与天使得到神的旨意,1930年在纽约州成立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后多次迁徙。1844年史密斯在伊利诺斯被反对者刺杀。多数门徒在杨百翰的带领下迁到犹他州盐湖城,盐湖城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由教徒建立的城市,至今才一百多年,已经在全世界发展了一千三百万的信徒。国会议员中就有十六个摩门,共和党竞选下一任总统的最有希望后选人之一罗姆尼就是摩门。另一个原美国驻中国大使洪博培也是摩门教徒,早年到台湾传教,成家立业后收养孤儿,5个孩子,零绯闻,亿万富翁,为人低调。典型的摩门教徒。摩门教鼓励参加各社团活动,并须交纳收入的十分之一作教会经费,每个会员成年以后要到世界各国去传教两年, 国外的教徒的数量与国内的是对半。入会、捐赠、婚礼、代祖先受洗等仪式十分严密,摩门教戒烟禁酒禁咖啡因饮料,盐湖城是美国犯罪率最低的城市。一夫多妻制是因为教会初期,为了发展会员,鼓励生育。摩门家庭平均有四个孩子,在世界上也算高产了。一夫多妻制已经于1890年取消,但有些边远的,小的部落还延续,给摩门带来坏名声。
盐湖城摩门大教堂

机场开车到市中心大概二十分钟的距离,中心就是摩门教堂,分为老教堂和新教堂,横竖跨越几条街,周围的银行大楼和旅馆也是教会的财产,花卉草坪,雕塑喷泉,整理得像个公园。与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旁边的一座小平房,是摩门教奠基人杨百翰原来住的地方,现改为对外开放的餐馆。我们在那吃了晚餐,名声很响,但吃得一般,没有什么让人留下记忆的东西。
当晚的旅馆订在盐湖城北面的一个叫奥格登(Ogden)的小镇里,就在高速公路旁边,路过一个Costco 还把一个星期需要的水和零食购齐了。

在飞机上我们就看见了盐湖,非常大,像一扇明镜。现在就住在盐湖边上,一定去看看。经旅馆服务员指点,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鹿岛州立公园(Antelope Island State Park)。公园就在盐湖中最大的一个岛上,岛与陆地有一条两英里长的路接通。 盐湖是美国西部最大的湖,现在有75英里长,28英里宽,最深的地方有十米多。湖水的来源有四条河,但是没有出口,湖水常年累月地蒸发,含盐量非常高,是百分之四到二十八。一般海水的含盐量是百分之三。如此之高的含盐量没有鱼类可以生存,只有一种非常小的虾和苍蝇。岛上有沙滩浴场,有露营地,还有骑马场,但是没有多少游客。沿着公路开车可以去的地方我们都去了,看见了野牛,野鹿,和灰鹤,满意而归。

盐湖中的鹿岛(丫丫摄)

往黄石公园开是三百多英里,大约五个小时的路程。 途中我们选择在爱达荷州吃午餐。爱达荷州盛产土豆, 或许可以吃个烤土豆或喝碗土豆汤之类的当地特色食品。在公路旁叫坡卡达娄(Pocatello)的小镇转了一圈,还没有我们乡下大, 却是爱达荷州最大的城市。在镇里我们逢人便问当地有什么好吃的,最后一个妇女向我们推荐印第安人食品。 附近有一块很大的印第安人保留地。美国开发西部基本上把印第安人斩尽杀绝,所剩无几的印第安人现在生活在保留地区。生活在保留区的印第安人可以开赌场,卖烟卖酒都不纳税。我们吃饭的餐馆实际上是个赌场的一部分, 整个由印第安人经营。餐馆有特色的食品是油炸面包外加奶酪和肉,和野牛肉汉堡包, 每份饭的分量非常大,价钱便宜,我们吃得很过瘾,但看看四周所有印第安店员的样子会不寒而栗,个个都肥得像面包,当年印第安人的人种不是这样的,不应该有肥胖基因,就因为食品便宜吃成这样,这是一个悲惨的事实。美国给印第安人的种种福利,并没有起到扶持和强盛这个少数民族的作用,适得其反,吃得胖一点还没有什么关系,酗酒是很多保留区印第安人的大问题,并影响新生儿的大脑发育。烟酒赌都是坏东西,让他们在坏东西上经营,不就像当年英国卖中国鸦片一样,一个民族就自生自灭了。

下午到达黄石公园的西门外,已是蒙大拿州的境内, 还没有进公园,公园的样子已经呈现在公路两边,旅馆一个接一个,来往的车辆都是旅游的。在预定的旅馆安顿下来,就去公园买门票。因为叶梦华是65岁,他享受老年公民待遇,十美元买一张卡,可以终身进所有的国家公园不要钱,我们与他同车的人也不要钱,否则一辆车二十五美元。

我们从东部来的人有两小时的时差,早晨7点钟进公园时还没有什么人。 远山罩着白雪,河流漫着晨雾,路旁松林参天,遍地朽木鲜花,桃花源大概也不过如此吧。一百多年前来这里狩猎,探险和勘测的人一定也是如人仙境的感觉,但他们不同凡响的地方是他们想到了后人,也就是由屈指可数的几个人提议,1872年通过立法,正式命名为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的国家公园,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最大的国家公园。总面积8956平方公里,海拔2100-2400米高,位于北美落基山脉中部。大部分位于怀俄明州西北部,有一部分伸展到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黄石公园分五个区:西北的马默斯温泉区(Mammoth Hot springs)以石灰石台阶为主,故也称热台阶区;东北为罗斯福区(Tower-Roosevelt),仍保留着老西部景观;中间为峡谷区(Canyon Village),可观赏黄石大峡谷和瀑布;东南为黄石湖区(Lake Area),主要是湖光山色;西及西南为间歇喷泉区(Old Faithful),遍布间歇喷泉、温泉、蒸气、热水潭、泥地和喷气孔。公园共有东、南、西、北及东北5个入口处,都通园内的环山公路,环山公路长达500多公里,呈8字形,将各景区的主要景点联在一起,此外还有只能徒步行走的小路1500多公里, 交通非常方便。

我们的方针是不错过一个景点,凡是地图上标出的都要到此一游, 如果按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话会有很多重复,还是把每天的重点选择出来。第一天中午时分来到峡谷地区,从停车场的拥挤状况可以得知这里是人们趋之若鹜的地方。这附近的旅馆我们提前一年都没有订到。黄石公园的地理状况是火山造成的,大部分公园实际上坐落在一座的火山口上。 火山岩和石灰岩是两种主要山石,火山岩坚硬,石灰岩松软,当水流湍急的黄石河穿过崇山峻岭时,遇到火山岩就挡住了形成瀑布,遇到松软的石灰岩就冲成峡谷。这里有一上一下两座瀑布,一南一北两个景点,分别可以拾级而下走到谷底仰望, 也可以站在高高的瞭望台上鸟瞰。 瀑布一百多米高飞流直下,两边是淡黄色的石灰岩峭壁,无论站在哪个角度看都很壮观, 有一种置身于大写意国画中的感觉。
瀑布和峡谷(丫丫摄)

黄石河从北向南流,有一段急流险滩,人可以站在岸边观鱼,很多一尺多长的黄石鱼逆流而上。公园买了票是可以钓鱼的,但有指定地点,这里显然不许垂钓,如果容许,不用鱼钩,用鱼网就能捞到大鱼。几个会玩的人,在水草上捉到几只飞蝇,扔到河里,鱼就游过来一口将飞蝇吞下肚。公园里四十多种动物, 像熊和鸟类就是靠吃这种鱼来储存过冬的蛋白质。

黄石河水面越来越宽,最后汇入黄石湖,这是在海拔2300多米的高山湖,湖水最深的地方有130多米,实际上是火山的喷发口。也是我们在公园内的第一个晚上的宿营地点。 旅馆巨大的餐厅,窗户外的湖光山色给晚餐增添了不少情调。

去年阿拉斯加旅游之后,丫丫对摄影的兴趣陡增,给她买了一架高级摄影机,这次是她第一次携带全套摄影设备旅游, 摄影参考书就带了两本。早上天还黑着,丫丫一个人就背着全套设备出门了。等我们追出去,寂静的湖边空无一人,我们俩又分头去找,最后在沼泽深处看见了丫丫的身影,三脚架摆好,静等日出,晨露打湿了她的裤腿, 鞋上粘满了野牛粪。日出真是美好,水面漫着晨雾,大雁展翅戏水, 天际泛着金光,就那么一瞬间天空明朗化了,神秘感消失了。人生似乎也是如此,美好的东西稍纵即逝, 像眼前丫丫和我们一起旅游并热衷于摄影的景象,也就是一年或两年,再大她就不愿意和我们同行了。结论是,要抓住和享受每一瞬间的美好生活。
黄石湖日出

离开旅馆,我们往公园的东门开,东门进来的路和其余四条路不同,它有一段两山之间的盘山路, 一边是陡峭的山岩,淌着溪水像挂张水帘,一边是望不见底的深渊。山坡上有大片大片躺倒的枯树,是20032007年两次山火烧的。森林火灾是自然现象。 这里森林占多数的是一种松树,树身细长像个火柴棍,容易燃烧,树的果实很坚硬,落到地上以后能埋9年不死,只要有火烧,它的外壳就会炸裂,新树很快会发芽, 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东门路边一个湖(丫丫摄)

从公园的南部往北部走,明显地感觉到北高南低,北部地上的植被稀疏,只见灌木和草,不见森林,年降雨量能少一半。今天要看的是罗斯福塔瀑布,在公园的东北角,这也是火山爆发造成的奇特景观,河水从高耸的几块山崖中喷涌而出,形成50多米高的瀑布, 高耸的山崖看上去像教堂的塔。瀑布的背后是一座山的峭壁,黄色的峭壁上有一条约三米高,一英里长的黑色石墙, 石墙是一块块六角形的石头垒成的,整齐划一,人工造的都没有这么精确,这也是火山爆发的奇迹, 黑色的岩石是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熔岩流淌成河,累积了三米厚,经过上万年的冷却产生的结果。附近还展览了一棵石化的树,这种树是在加利福尼亚很普通的红松,说明几百万年以前黄石公园的气候和加州差不多,四季如春。

山崖上面一排黑色石墙
近看黑石墙

在黄石公园的第二天晚上下榻在公园西北口马默斯温泉旅馆,旅馆有温泉浴池,为此我们带了游泳衣,但因为温泉水温太高不宜人体,关闭了。阶梯温泉离旅馆一箭之遥,我们傍晚去转了一圈,准备次日早晨再去。早上刚起床,叶梦华就喊着赶快出门,旅馆房子背后是个山坡,只见从山坡上下来一群鹿,有大有小有公有母三十多只,前呼后拥,追逐跳跃,大摇大摆地从那些手持照相机的人们面前走过,它们穿过停车场,在公路上徘徊,交警不得不指挥车辆停行,给动物以优先权。如果动物也向往天堂的话,黄石公园就是它们的天堂。刚进公园时,路边看见一头野牦牛, 一头鹿我们都要停车下来照相,后来出现了成群的野牦牛, 成群的鹿,也就视而不见了。
鹿群下山来

牦牛群(丫丫摄)

阶梯喷泉是喷泉的一种现象,它持续不断地流淌,水中的矿物质沉淀堆积下来,有的形成一层层阶梯,有的形成馒头一样的山包,还有的像个烟囱; 白色的像汉白玉,金黄色的是水中含铁量高。我们帮丫丫提包,赶在日出之前来到现场,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几个貌似职业摄影家的人已经摆好架子了。

阶梯温泉

阶梯温泉

阶梯温泉(丫丫摄)

照完相后,我们又往诺瑞喷泉(Norris)赶, 第一天因为等不到停车位,没有停留,今天来得早,停车场上还没几辆车。这是一个规模相当大的喷泉场地,远看有古战场遍地狼烟的感觉。喷泉有四种,前面提到阶梯热泉是一种;把水喷出很高的是第二种;还有一种因为周围地下水源不足,水被地下热的岩石变成气, 气从孔里冲出时会发出轰鸣的响声,我们在一座名叫呼啸山的地方停了两次,静下来能听到一点声音,百年前据说四个英里以外就能听到呼啸声;最有意思的是第四种-泥巴泉,适当的温度和矿物质产生了酸,酸溶化了岩石,岩石变成了泥浆,泥浆像一锅糨糊,咕都咕嘟地冒泡。喷泉除了有不同的种类,形状, 还有不同的色彩。洞口水深处由于太阳光的作用呈海蓝色,水浅的地方如果铁质多,就会呈铁锈色,微生物多呈绿色,钙质多的呈黄色,像个五彩斑斓的调色板。全世界到处都有热喷泉,但是只有黄石公园的最集中,占世界分布量的百分之五十。

硝烟四起的喷泉盆地

热喷泉的不同颜色(丫丫摄)

泥巴喷泉(丫丫摄)
在公园的最后一个晚上我们下榻在著名的老忠实喷泉旁边的旅馆。老忠实泉是名副其实的老忠实,从发现它的时候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每九十分钟左右喷发一次, 喷发不是最高的,但是最准时的,为此,在它的周围搭起了看台,像体育场看表演一样,公园管理员贴出布告下一次喷发的时间,到时候就坐满了人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我们晚上看了两次。第六天早晨,丫丫又是一个人出去照相了,她很得意照到了蜜蜂窝喷泉的喷发,比老忠实的要高,但不定时,碰上了就是运气。清晨老忠实这一带喷泉区很热闹,地面上一屡屡喷泉腾升,此起彼伏,像个烧开锅的漏气大笼屉。其实黄石公园地底下就像一个高压锅,锅里的岩浆一直在翻滚着。这个高压锅上一次大喷发是64万年前, 剧烈的程度能毁灭半个美国,再上一次喷发是130万年前,也就是说每64万年来一次的话,现在已接近大的喷发期了。相信地震部门一定会严密地监测火山的活动。

老忠诚喷泉
蜜蜂窝喷泉(丫丫摄)
在停车场上看见一条灰狼,可惜没有照清楚。狼在黄石公园1920年就绝迹了,绝迹了70年以后,人们发现狼虽然是坏东西,但在整个生物链中狼却是不可缺少的, 狼绝迹了以后,鹿和毛牛没有天敌越来越多,以至于下山侵犯农民的庄稼。于是1990年,从加拿大和爱达荷分别引进了25对狼入园。 狼是肉食动物,它主要吃弱小病残的鹿和野牦牛, 这样就控制了鹿和牦牛的数量。它吃剩下的渣滓又喂了狐狸, 老鹰和乌鸦等, 生物链就完整了。

我们见到的部分动物

大提顿公园的山水是黄石公园的延续,景致依旧,但不那么突兀峥嵘,河上建了坝,水平缓了许多可以划船。 公路旁有一条自行车道,很多大人带着孩子一家人骑车来玩。我们终于看见了一只黑熊在树丛里摘果子吃,我们的车从它身边开过,它连头也不抬,这弥补了我们在黄石公园唯一的遗憾。天上下起了阵雨,感谢老天爷在黄石公园时给了我们三天好天气。冒着雨,我们还是把大提顿公园转了一圈。最后一天我们出了黄石公园的南门,马上又进了大提顿公园(Grand Teton)的门,大提顿公园与黄石公园山连山,水连水, 但在1872年没有被圈在黄石公园的保护区里,属于私人的领地。1926年富豪洛克菲勒来到这里,他觉得这里的山水应该保护起来让人民享受,于是出钱把32千英亩地从一户户农场主手里买下来,然后捐献给国家建公园。美国几个著名国家公园都有洛克菲勒家族的大手笔。美国人好像没有多少仇富心理,富人把钱用于慈善事业让人尊敬并留芳百世,大提顿公园的公路就叫纪念洛克菲勒路。
 
大提顿公园风景(丫丫摄)

在黑白胶片的时代,有一个叫艾森-爱德姆的摄影师以拍风景著称,每个稍有一点摄影知识的人对他都是顶礼膜拜。 他曾经拍了一张大提顿山水的照片,影响之大,以致现在所有来的人都要在那条河边,那个角度拍同样一张照,我们也不例外。
当年摄影大师拍照的地方

离开公园以后经过的第一个城市杰克森候,我们找到一家中餐馆,五天没有吃中餐,青菜豆腐格外香。回程我们没有走高速公路,从北往南一直沿着山走小路,山是和黄石公园的山一脉相承的, 层峦叠嶂,烟雨蒙蒙, 路上没有多少车,我们随时可以停下来照相。两山之间夹着一条河,当天晚上住宿的旅馆就在河边。旅馆有室内游泳池,我们的游泳衣总算没白带。这一带冬天是滑雪的胜地,这两年经济衰退,滑雪这种高消费的人减少,到处都是萧条的样子。


此行的最后一天我们从怀俄明州的山里出来,又回到爱达荷州的平原, 时间充裕,足够我们悠哉游哉地走街串巷。怀俄明是美国的产煤区,煤矿都是露天的, 火车铁道直接铺到煤山边,把煤山炸开装车运走就行了。这一带是产磷矿区,美国生化药品大公司蒙山多在这里有个露天磷矿,从1953年开采以来至今,每年生产一百万吨的磷和其它副产品,这个矿厂一天的用电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它每十分钟就要倒一炉矿渣,昼夜不停,出炉的矿渣高温达1400度,从堆积如山的矿渣山上流淌下来,成为当地旅游一景,叫人造熔岩,夜晚看可以乱真。矿区的镇子叫“苏打泉”(Soda Springs),有一眼喷泉就在市中心,我们赶去看,原来这是人工控制的喷泉。1937年的工人打井建游泳池,打到一百多米深时水和气就喷出来,于是就加上个自动开关,每个小时喷一次, 也可以乱真。

磷矿场区的矿渣山和烟囱

当天下午回到犹他州住在来时住过的旅馆,第二天一早离开盐湖城回家。总的感觉是美国真是地大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