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April 11, 2019

留美杂记(4)

江太太
每个从中国来这里的人, 第一个结识的美国人必定是玛佳瑞、约翰逊老太太。原因很简单,她是学校新成立的中美交流办公室的负责人,慈祥,热情,乐于助人。从各种手续该怎么办到衣食住行都有人向她请教。
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脚刚刚站在麦城的一瞬间 -- 她带了几个美国学生开汽车到机场接我们的时候。看上去她已年近六旬,可精神饱满,说话爽朗。她和每个人握手问好,发音正确地称呼着每个人的姓名,显示了她对自己工作的熟悉和强健的记忆力。
第二天,当我在她的办公室里看到她的中文课本和汉英字典时,才明白她何以能比一般美国人正确得多地叫出我们的姓名来。
我的、中文、不好,我、刚刚、开始、学。她见我盯着她的书,便一个字一个字地用中文说起来。
你说得很好。。。难怪你能按中文的发音叫出我们的名字来。我应酬着,心里对这位老太太为了工作而学习方块字产生了敬意。
我还要访问中国哩!她说。
玛佳瑞的愿望转眼就实现了。W校的斯校长为了进一步扩大中美学者学生交流,一九七九年底第二次率代表团访华,玛佳瑞是代表团成员之一。
为了给她饯行,我们做了几样中国菜,请她到我们公寓来吃饭。饭后她建议给我们每人照张相,好在她访华时送给每人的对偶。一时话题转到了想家上。玛佳瑞对每人都这样重视家庭,显得颇为不解。因为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美国人民受宣传影响,认为共产党统治的国家里,家庭已是名存实亡了。我们告诉她,不对,家庭在中国仍然是绝对重要的,健康的和温暖的;倒是在美国,人们视婚姻为儿戏,父母不管亲生的儿女,父母老了,儿女也不闻不问。
玛佳瑞听了我们对美国家庭情况的议论,表示不能同意。她说:是的,现在年轻人的很多做法,我也看不惯。但不能说我们父母不爱子女。我们希望他们趁年轻的时候就远走高飞,独立生活,寻求他们自己的理想,这是对他们的爱。我们老了,也不原意给他们添麻烦,影响他们的前程。我们虽老了,还是喜欢依靠自己。中国的家庭情况我们不了解。

半个月后,她从中国回来,打电话给我,让我去取她在中国时给各人的对偶拍的相片。我见到她时,她仍处在一趟兴奋旅行的余波中。
【注】此文发表于《西安日报》1980921红雨副刊第270国外寄语一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